【微光影像】《歡迎來住我家》:是負擔,還是特權?
【Movie Star】Is the burden, or privilege?— 《Welcome to Germany》
接待,是負擔;接待天使,卻是特權。當我們接待別人,是視為負擔,還是特權?
「我們即將回台一個月,不知道大家有無住宿資訊可介紹呢?」一對從南韓歸來的宣教士夫妻發出了這樣的消息,很快地,就聽說有熱情的弟兄姊妹願意提供他們棲身之處。
認識這對夫妻近三年,原先在前線幫助逃離北韓的「脫北者」的他們,因突如其來的安全問題回到台灣,卻因明確領受幫助脫北者的呼召,決定到南韓繼續投入相關工作。離開台灣時,他們沒有自己的房子,小孩才剛出生,也尚未找到南韓的落腳處,最後,一家三口在一間小教會的客房住了一個月,才終於找到適合的住處。
即使如此,在韓國,他們仍然開放自己的家庭,接待許多在南韓無所適從的「脫北者」;在台灣,也有許多樂意接待他們的家庭,成為他們溫暖的港灣。彼此接待,在基督徒身上看起來是那麽自然。然而,在世界上某些地方,「接不接待?」卻是個令人爭論不休的大問題。
2016年的德國電影《歡迎來住我家》(Welcome to Germany)8月在台上映,巧妙地結合了幽默的劇情與嚴肅的議題,在德國上映時,不僅創下約9億台幣的票房、榮登年度賣座電影冠軍,更在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)陷入兩方民意僵局時,反轉主流聲音,讓社會重新思考難民議題。
原可能在重重劫難之下心存苦毒的人,卻因愛心的接待,生命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。我們對異己的態度,可能讓他們成為苦難中的榜樣,也可能讓他們成為更極端的邊緣人。經上說:「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。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,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,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。你們要記念被捆綁的人,好像與他們同受綑綁,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,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。」 而我們接待的這個人,未來能否成為下一個祝福世界的天使,是否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呢?
|